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殊资源,也是最吸引人,卖点最大、流量最大的特殊资源。向乡村文化要发展点,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为乡村赢得发展优势的突破点。

云南精品民宿 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摄

近年来,为让文旅更好赋能乡村振兴,从乡村民宿到非遗工坊,再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活化,各地不断培育、激发在地特色文化产业活力,因地制宜开展“艺术乡建”,多维整合文旅资源、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创新发展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在6月6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表示,要着眼焕新乡村风貌,更好发挥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作用,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要着眼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办好乡村文化文艺活动,创作推出一批乡村振兴题材优秀作品。要着眼培育发展动能,发挥文化赋能优势和旅游带动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好利用好农业遗迹、传统村落等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农村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持举措,做好宣传引导,确保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副总裁、大地乡居创始人李霞看来,2023年是中国乡村文旅的再升级之年。经过了3年疫情的调整之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迎来了新的趋势和新的方向。当前,以乡村文创化、文创场景化、场景消费化的方式,打造乡村文旅IP ,赋能乡村文旅产品,将推动引领乡村振兴新升级,创造中国乡村文创发展新样板。

实际上,数据显示,数字文旅正不断为乡村发展增添新动能。据抖音发布的《乡村文旅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平台内新增乡村内容数累计超4.59亿个、播放量超23901亿次,同比增长达65%;网友在抖音打卡乡村文旅地点超15.17万个,累计打卡内容超6046万个。

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乡村文旅资源可生成数字化形式广泛传播,相关文旅产品的供给与消费得以不断升级。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更高水平的乡村文旅消费产品和体验,推动业态创新,不失为当下乡村文旅发展的新突破。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需下好全局一盘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进一步明确,“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等内容。

乡村艺术装置 中国经济网魏金金/摄

从政府角度看,乡村振兴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部门、多环节,如何在项目报批、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政策落实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理,从而为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

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同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22年—2025年,遴选两批试点县共计100个左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需下好全局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共筑高质量发展生态。随着这几年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持续向乡村流动,乡村文旅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日渐培育壮大。

而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金融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南开大学教授马晓龙表示,目前,仍存在制约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两大关键因素,除了人就是钱。由于长期以来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欠账”问题,乡村文旅产业投资过程中有一大部分要用于基础设施,这部分资金需要有“兜底”。另外,乡村文旅项目建设的资金也需有更多市场化渠道加以解决。

对此,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当下,如何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升级仍是下一步需要继续坚持的重点工作。

突出“产才”融合 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为培养支持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扎根乡村、服务群众、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2023至2025年,每年培养支持500名左右的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各省级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培养支持一定数量的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事实上,为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就专门下发《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从2019年至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将采取公开推荐、评审选拔的方式,每年遴选500名左右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和联系服务、强化实践锻炼、开展项目扶持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

秦岭北麓栗峪口村的乡村咖啡馆 中国经济网记者秦佳鸣/摄

与此同时,各级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部门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培养支持一批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如河南修武的“美学经济”、浙江松阳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清华大学的“乡创理念”实践等。2022年7月,河南启动了“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今年1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文旅特派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实施文旅特派员制度。

作为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正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乡村文旅能人队伍建设中仍存在能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市场开发能力较弱、流失严重等问题。

专家表示,此次方案的发布,有助于保持人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将有效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人才问题,补齐人才短板,营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持续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乡村文化旅游是一块肥沃的土壤,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激活新动能,有广阔的市场待开发,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挖掘。因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旅这股“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实力”,不仅需要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打造令人满意的乡村文旅消费体验与服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乡村文旅IP,也需要一大批农村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推动建设富裕富足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