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北京隆重举办“第六届外交官商界领袖之夜暨中国品牌文化国际出海盛典”。本次活动以“丝路文化海外传播,中国品牌出海计划”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纳米比亚、东帝汶、马尔代夫、法国、俄罗斯等20余国的外交官、商界领袖及文化代表齐聚一堂。邯郸针灸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国医大师石学敏亲传弟子姜布平教授作为中医文化代表发表主旨演讲,并获颁《中医非遗国际传播智库专家》证书,彰显了中医非遗在“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中的独特贡献。

银针为媒:千年智慧对话现代文明
姜布平教授以“针灸——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为题,生动阐释了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他追溯历史,从敦煌壁画中唐代医者为西域商旅施针,到郑和船队携针灸典籍远播东南亚,再至如今针灸在全球183个国家的广泛应用,强调“这根银针不仅是治疗工具,更是文明对话的符号”。他特别分享了团队创新成果:微针排栓技术填补心脑血管病防治空白,弹道针技术实现高血压、糖尿病长效管控,两项专利技术为全球慢病管理提供“中国方案”。

“我们建立了全球首个针灸国际标准体系,与16国合作培养本土人才,并通过‘云上针灸博物馆’推动数字化传播。”姜布平表示,中医正以“非遗+科技”的双重魅力走向世界。他倡议各国共同举办针灸文化节,并开放专家团联合研究,让“治未病”的东方智慧惠及人类健康共同体。

荣誉加冕:非遗传承获国际认可
活动现场,主办方为姜布平教授颁发《中医非遗国际传播智库专家》证书,表彰其团队在针灸标准化、国际化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证书题词“以针载道,联通四海”,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姜布平教授三十余年来推动中医非遗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实践——从临床技术创新到文化符号塑造,从跨国合作到数字传播,构建了立体化的海外传播体系。

多位外交官对姜布平的发言反响热烈。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乔治·凯莫拉表示:“针灸在非洲广受欢迎,期待与中国深化传统医学合作”;法国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监委会主席泽维尔·米松·勒讷巴赫则认为“中医文化的哲学内涵与技术创新,为全球健康产业提供了新范式”。


丝路新篇:文化共鸣共筑品牌出海

据悉,姜布平教授团队已与马尔代夫、塞尔维亚等国达成初步意向,计划于2026年举办“一带一路”针灸文化周,让银针再度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金色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