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美育点亮童心,爱心支教走进杨基村

在湘潭市湘潭县射埠镇杨基村,有一群渴望知识、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但受限于暑期条件,孩子们求知之心未得到满足。为此,8月28日,湖南大学红叶调研团组织了一场名为“科普点亮童心,美育绽放梦想”的支教活动,旨在将科普与美育相结合,为孩子们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知识与笔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教育。

在本次“三下乡”支教活动正式开启之前,队员们便已投入到紧张而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围绕“如何让课程真正贴近乡村孩子的需求”和“怎样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与活动安全”这两大核心问题,开展了多轮团队与村镇干部以及团队内部的研讨会。通过学习乡村教育知识和往期成功案例,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包含红色文化、科学普及和艺术美育在内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提前完成了教学物资的筹备工作与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制定。此外,在“三下乡”期间,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团队与当地村委会紧密沟通,依据实际情况落实了教学场地与授课时间,为支教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在杨基村村委会举行,对象是10到15名小学阶段的学生。支教团队结合孩子们的阶段特点,准备了趣味性强、容易理解的课程。上午,物理科普课给予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奥秘的空间。队员们利用水瓶、纸杯、乒乓球等简单教具,向孩子们展示了由大气压引发的神奇物理现象,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背后的原理。孩子们踊跃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对物理的兴趣得到提升。

午后,生物科普课和地理科普课接踵而至。在生物课上,队员们展示了动植物图片,介绍了常见物种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通过有趣的小游戏,培养孩子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地理课则通过地球仪和地图,向孩子们介绍了地球的形状、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地理环境的差异。在课堂上,队员们皆借助当地地理与生物环境为案例讲授知识,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熟悉度,也在幼小的心中种下自然科学的种子。

科普课后,美育活动同样受到孩子们的极大欢迎。在手工课上,首先,队员们耐心指导孩子们利用扭扭棒编织花朵,帮助他们熟悉材料、尝试编织。在随后的自由创作环节中,队员们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利用扭扭棒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绘画课上,队员为孩子们提供彩笔、风筝等材料,孩子们纷纷在风车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最终,孩子们创作出了五彩纷呈的作品,展现了每一颗幼小心灵对于美的独特感知。美育课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队员们相信,这一堂美的教育课将如同花朵般种在孩子们的心田。

活动过程中,队员们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作业辅导,耐心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和志愿者一起清理场地,保持环境整洁。

本次支教活动,不仅为杨基村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甘露,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追求艺术的种子,让他们的童年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供稿人:吴同阳、谭小钰、吴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