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获得了新生,行业认可度不断上升,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人才作为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传承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此,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后,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
如何加快中医人才的供给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证券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状态1:
相关专业人员离职率高。
回顾现代中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相关人才的培养从未停止。
早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中医临床医生石金墨先生就向国家建议,成立中医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医学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提高中医地位。
1956年,政府决定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创办四所中医学院,将南京中医学校改为南京中医,并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或课程,从而将中医教育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轨道。
到2022年,全国已建立24所中医药大学,学生总数约47万人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赵进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医药行业能够存在至今,主要是因为疗效显著要想保证治病防病的疗效,离不开掌握中医理论和技术的人才
此外,中医背后的传统文化也吸引了很多学者北京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生赵提起考上中医药大学的初衷:我学中医是因为我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时看的《黄帝内经》的一些章节,让我对中医的概念产生了兴趣,于是在高考时填了中医专业
但看似学与教的氛围浓厚,相关人才却大量流失很多中医应届毕业生都面临着被迫转行的困扰原因有三:一是升学竞争压力太大,不得不转其他专业,二是职业选择少,专业出路有限,第三,专业工资待遇差
接受采访的医学生张表示,毕业后,班上60名学生中有40名选择考研可以看出,中医研究生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他选择转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主要做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
其实和西医相比,中医考研和考试的名额要少很多珍宝岛首席财务官王乐妍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中医分支学科少,很多中医本科生在读硕士,博士期间被迫转行西医
此外,中医院数量少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据王乐妍证券日报记者分析,国内二级以上的中医医院非常少,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也无法在西医医院工作
目前大型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的数量比为1:10同时,出于各种考虑,很多中医院在招聘目录中也明确提出要招聘西医,而大部分西医医院只设立了一个中医科,对中医人才的需求不大赵进喜说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中西医的薪酬差异也是中医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博士毕业的肖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我个人和身边同学的经历来看,中医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比西医毕业生低很多
中医医生月薪在4000元到5000元之间,西医医生月薪比1000元高2000元到2000元之间张说,大多数中医在业内都被鄙视,认为他们只起辅助作用同时,患者也会更倾向于西医医院,认为无论是医疗条件还是医疗措施都会更全面,而中医医院则侧重于亚健康等疾病的调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知名中医比较权威,但现实中,知名中医相对较少因此,培养更多知名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也应该看到,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及国家多项相关政策的支持,中医药专业人才的人才流失压力开始缓解。
中医药专业2022级本科生高加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的同学中大致有三分之一选择继续深造,已经就业的大部分人仍然选择从事中医药行业,很少有人转行此外,他正在准备与中医相关的职业准备考试
状态二:
中医就业市场的供需错配
目前,中医就业市场深陷人才供需不匹配的泥潭一方面,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匹配行业传承创新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中医药企业对相关人才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庞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对中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复杂要求,如突出的科研能力,教学经验,产业化思维等但现实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无法与学校的课程内容相匹配
除了中药研究人员短缺,炮制人才,生产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计算机人才也很短缺北京史圣康莱中药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申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药行业人才缺口大,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作坊里从事中药炮制,导致很多炮制技艺有失传的风险
根据消息显示,中药加工者是指使用中药原料加工中药饮片的人但是对于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这种岗位不够了解,不愿意选择
缺乏创新的R&D人才也是一些制药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王乐妍坦言,医药制造企业创新R&D,原创产品二次开发,R&D领域拓展都需要相关专业人才,这使得高端专业R&D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2021年披露R&D费用的69家中药板块上市公司,去年R&D费用合计96.88亿元,42家披露2021年研发费用的医药上市公司去年研发费用合计503.06亿元。
"中药产品的研发资金分配很少."王乐妍告诉记者,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忽视了相关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在于中药审批流程长,增加了R&D投资的不确定性,导致中药在R&D的需求量和产量都不如西药。
面对中医药就业市场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佛慈制药董事长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一是高校过于注重具体环节和内容,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过于注重内容的记忆和灌输,缺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三是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方案滞后,难以满足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的需求。"
破解的方法:
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天罡认为,要改善中医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必须优化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需要政策和实际市场需求的引导
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已形成专科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西学教育,传家宝,私学教育,自学等多元化格局庞博说:在过去的5到10年里,发展最好的是大学教育和教师教育其中,专科教育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培养了一批中医大师,院士,中医领军人物
而师徒教育是一些百年老店日积月累形成的重要人才培养方式。
比如同仁堂,一直保持师徒之道2021年,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药材鉴定首席技师郭工作室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出师仪式仪式上,徒弟们呈上拜师帖,为茶店向师傅郭鞠躬随后,郭依次与其徒弟签订了师徒教育协议,确立了师徒关系
这一幕也将郭的记忆带回了2017年当时正式师从同仁堂非遗传承人,药材鉴定专家刘老师学习随后的三年,他跟着师傅,学理论,练本领,下地,赶集2020年底,郭顺利毕业,并在中药材鉴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如今他接过了中药材鉴定的接力棒,继续严把质量关,守护金字招牌在仪式上,郭向他的弟子们表达了他的感受:我的师父要求在学习中坚持‘三心’,即专心,细心和专注现在我也请你们传承‘三心’精神
同仁堂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师徒一直是同仁堂的传统这样可以传承公司的中药文化,传授中药制作技艺
《规划》提出,推动中医药院校改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特色,健全完善中医药院校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衔接,师徒教育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中医就业市场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多位业内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慈芳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海忠建议,政策设计要符合中医发展规律,不能用西医思维管理中医组建具有真实临床经验和中医实力的专家教学团队,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创新教学手段
李天罡提出了医学教育协同观从高校角度看,积极适应中医药产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建设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做好医学教育协调工作,是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赵进喜提出中医教育应将大学教育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相结合,重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建议他说,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徒教育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同时,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经验也需要在临床随访过程中不断补充和积累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解决中医人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相关政策和管理的改革入手,人才问题的解决尤其需要持续的利好政策。
2022年《规划》的提出是为中医发展续薪助火《规划》明确,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是振兴发展中医药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探索中医药大学—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制药企业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对此,石认为,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机,用联动体系,培养实用型人才比如中药材种植,传统加工,工匠等企业缺口较大的中医药技能型人才,以及中医药健康旅游,科普宣传,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
此外,《规划》提出的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该计划突出了中西医并重的理念两大医疗体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长短互补以岭药业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吴瑞告诉记者,在人才方面,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团队,由院士为学术带头人,归国专家,外国专家,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组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年龄梯队,多学科优势,有足够的实力开发创新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公布的意见中,明确医疗机构要按照机构设置基本要求,配齐配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合适岗位,解决人才总量不足问题同时指出,特别是对基础人才,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培养基础人才,在人才引进,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倾斜保障
政策指向哪里,人才就流向哪里卢表示,要推动各地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工资分配和待遇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额调整机制,保障县乡医务人员合理待遇在职称评定上,也要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对基层一线中医药专业人员实行定向评聘,定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