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成都市场数十年的老牌餐饮品牌“71号豆汤饭”,近日举行品牌升级暨7.0模式发布会。宣布从品牌形象、产品定位、盈利模型到发展战略的全维度革新。这家以“非遗豆汤饭”起家的本土品牌,正在以“非遗传承+川味创新”组合拳,在地方风味餐饮崛起的风口下抢占先机。

该品牌7.0版本在天府二街D5商场开出的首店,开业2个月以来不仅仅每日业绩比旧版本翻了两番,翻台率更是高达每日9次,其招牌产品非遗剔骨肉豆汤饭、当归豆汤饭、四川民间杀猪菜更是单品销量占比超过同等店铺120%,同时该版本门店会员复购率从22%提升到35%,最多的顾客一个月消费次数超过20次,这几项关键数据充分验证了71号豆汤饭的7.0版本在顾客满意度和效率优化方面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7d3a0c981129e688aec976863f9fd127_.jpg

发布会上,来自成都川菜博物馆负责人宣布:将首次收录馆藏老成都豆汤饭代表“71号豆汤饭”。未来不久,市民与游客们不仅可以在川菜博物馆看到71号豆汤饭这一成都非遗品牌的发展历史,同时还将参观到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的豆汤熬制独特炊具“红顶豆汤小吊锅”的实物展览。全景展现老成都人普通家户人家烹制豆汤饭生活方式。该吊锅为铝制,顶上有大孔小口各一,熬制的时候盖住大口可以锁住香味,熬出更浓郁的豆汤,而小口则一直敞开,确保长时间熬煮,汤也不会溢出。

760c0053fe4d2198da5e571d097bc49f_.jpg

“成都小吃”变“成都小馆”:品牌定位的重塑再造

71号豆汤饭起源于上世纪初的老成都西御街71号大院,非遗豆汤饭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曾钢于1997年开始以标准化的方式复原豆汤饭制作技艺,从2003年的第一家店开始,到如今的开遍川渝地区的100多家门店,71号豆汤饭已经成为大成都人民心中豆汤饭这一传统美食的代名词,许多人都说,是吃着青石桥那家豆汤饭长大的。本次71号豆汤饭的升级,特别是当归豆汤饭的推出,受到了非常多老顾客的好评。71号豆汤饭此次升级的核心在于以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为基础重塑品牌价值。其slogan从强调销量的“一年卖出800万碗”转向文化赋能的“非遗豆汤 成都好饭”,门店定位也从快餐属性的“成都小吃”升级为更具地方风味美食特色的“成都小馆”。四川美食家协会主席麦建玲分析,此举意在突破地域快餐的客单价低价比拼困境,从场景、产品、服务的全面升级为起点,对标“地方风味必吃榜”级别的城市美食名片。

非遗豆汤+川菜现炒:产品矩阵的攻守之道 

产品升级成为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品牌通过复原“半豆半沙”非遗熬汤工艺、首创低GI七宝饭饭底、推出养生当归豆汤系列,强化核心品类壁垒。同时引入“现炒现煎”的铁板川菜,将杀猪菜、尖椒鸡、姜爆鸭等地方菜菜品纳入菜单,辅以3.9元/位的民间小菜自助区,形成“主食+热菜+小菜自助”的立体产品结构。万店慧福智库专家徐玮指出:“这种‘大单品深耕+川味场景延伸’的策略,既保留品牌基因,又拓展消费场景,或成区域品牌突围样本。”

70fa53131df9f2161fa0f2e60b6d071d_.png

锋利的单店盈利模型:数字化时代的单店革命

针对餐饮行业普遍面临的成本压力,71号豆汤饭此次推出7.0版本全新门店的的单店盈利模型,实现了通过优化厨房面积、固定工时和员工操作难度降低成本,同时以会员复购率、品效、坪效等数据指标检验实际增长效果。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宣布采用“城市网络规划+数字化选址”,并推出加盟合伙与投资合伙双轨制,试图破解区域连锁品牌规模化难题。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袁小然认为,老字号要想有新爆发,既要坚守传承,又要兼顾效率,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发展提升的好机会。

发布会现场,71号豆汤饭第四代传承人戴冰坦言:“传承不忘本,创新不守旧。”在行业内卷加剧,餐饮企业六边形竞争力(品牌力、产品力、供应链、组织力、人才复制力、数字化能力)比拼白热化的当下,71号豆汤饭的此次升级,既保留了“四代人传承”的情感联结,也展现了对标准化、数字化的积极探索。这场始于豆汤的革新,或将重新定义老字号餐饮的进化路径。